科普│怀疑青光眼?视野检查为何是“必选项”
说到青光眼,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眼压高。
因此很多人怀疑自己是否得青光眼时,觉得去医院测个眼压就能知道结果了。
但是,为什么医生在测眼压的同时,还要做视野检查呢?
什么是视野?
01.视野:被忽略的 “周边视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关键概念:视野 ≠ 视力。
· 视力:通常指我们的中心视力,就是盯着视力表看“E”的开口方向有多清楚。它还包括周围视力和立体视力,只有当3种视力都符合生理要求时,才能算作视力正常。
· 视野:指的是周围视力。想象一下,当你眼球不动、专注地盯着正前方一个点时,眼睛余光所能看到的整个空间范围,这就是视野。
正常人单眼(遮住一只眼)注视前方时,上方能看 60°,下方 70°,鼻侧 50°,颞侧 90°,这个范围就像眼睛的“警戒圈”,保障我们走路不撞人、过马路能察觉侧边来车。
青光眼的可怕之处,恰恰在于它先悄悄损害这个“警戒圈”。因此,早期患者的中心视力可能完全正常,能看清远处的广告牌,却会在上下楼梯时踩空,这些现象正是视野缺损的信号。
青光眼的视野损害有明确的“进展模式”:
· 早期:
温馨提示:黑色的部分代表看不见的范围。
出现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患者几乎无感觉,仅在专业检查中发现。
· 中期:
缺损扩大成弓形暗点,看东西时会察觉 “黑影”,开车时可能看不到侧边来车。
· 晚期:
视野缩成管状,如同通过望远镜看世界,上下左右的物体全被遮挡,日常活动严重受限。
02.眼压正常≠安全!视野检查是关键
虽然眼压升高是青光眼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主要通过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损害,但视野损害的程度和模式才是反映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核心指标。更重要的是,存在特殊情况:部分患者虽罹患青光眼,眼压却处于正常范围,但其视神经受损及视野缺损的表现与典型青光眼一致,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因此,不能仅依靠眼压判断是否患有青光眼,视野检查是明确是否存在特征性视野缺损的关键环节。
或许有人会疑惑:自己的视野出现缺损,难道会察觉不到吗?事实是,还真有可能发现不了。这是因为人类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代偿机制,当单侧眼睛出现视野缺损时,另一侧健康眼睛的视野会"填补"缺损区域,使人难以察觉异常。等到双侧视野均出现明显缺损时,往往视神经已遭受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而视野检查能精准捕捉早期细微变化,是揭示潜藏病变的关键工具。它与眼压测量、视神经形态评估(如眼底照相、OCT)共同构成了诊断青光眼的"三驾马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03.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视野?
1、青光眼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高度近视等);
2、糖尿病人群;
3、有不明原因视力下降,经常撞到周边物体者;
4、脑部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5、患有累及视网膜周边部或视神经的眼底病患者。
总结来说,视野检查是诊断和监控青光眼不可或缺的“金标准”。它能精准捕捉患者难以自察的早期视野缺损,即使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风险,是守护视功能的关键防线。
声明:本文由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眼健康协会(汕头)科技服务站、汕头市科普教育基地汕头博德眼科医院发布,文章旨在向公众普及眼科医学知识,提高公众眼健康意识与管理能力,如有疑问请联系医院客服0754——87223808。
- 强军有您,梦想必达!(摘镜公益门诊进.. 08-01
- 科普│怀疑青光眼?视野检查为何是“必.. 08-01
- 科普│眼皮一直跳是什么征兆? 08-01
- 出诊信息│汕头博德眼科医院下周(8... 08-01
- 科普│2025年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二.. 08-01